承载希望的牛群

已完成
Next Project下一个项目
Previous Project上一个项目

【美好的画面】

    说起甘孜州,大家的第一个念头是,高原和草原,无限的风光尽在那里。

    说到了草原,大家的第一个念头是,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早低现牛羊。

【残酷的现实】

    然而在位于甘孜州西部的德格县,牦牛养殖量极少,全县只有约5000头。农牧民人年平纯收入不到600元。因为此地区平均海拔4235米,全年平均气温6.7℃。虽然有广袤的大山与丰美的水草,但是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、缺乏本金、技术等多方面因素,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养成牦牛,造成经济极度贫困。有学生的家庭,因为没有收入或者收入低,往往选择让孩子辍学或者逃课去挖虫草。如此的恶性循环,致使下一代依旧文化水平低下。


【教育才能改变未来】

    根据上述的现实情况,我们将依靠教育改变贫困孩子及家庭未来。在这里,教育有两方面的含义:

    一是针对牧民,应聘请畜牧专家指导牧民如何科学的养殖,提高牦牛的存活率。

    二是针对孩子,再穷不能穷教育,应选取有学生的贫困家庭进行优先帮扶。只有通过教育一代代的改变理念和技能水平,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经济贫困的问题。

【从“授人以¥”到“授人以牛”】

    我们希望贫困家庭得到的不仅仅是钱,更重要的是养牦牛的技术和脱贫的信心。经过调研和学习,我们决定采用“基地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实现精准扶贫:通过募捐得来的善款,向正规养牦牛基地购买牦牛送给符合饲养条件的贫困家庭。随着爱心牦牛的到来的,还有养牦牛技术培训、跟踪养中跟踪辅导、成牛收购和代销的保障,彻底解决受助者的后顾之忧。贫困家庭除会获得一笔固定收入外,还掌握了牦牛养殖技能,如果能持续扩大养殖数量,就能够逐步实现脱贫。


【如何操作】

养殖小组成员家庭遴选条件及要求:

1、家庭有一名或一名以上在校学生,不得中途辍学,直至中专及以上学校毕业;

2、有劳动力,能参加相关劳动;

3、无生产资料、无牲畜;

4、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规定,并遵守双方协议。

 

开展流程及要求:

1、选择学生的贫困家庭;

2、每10个劳动力组成一个养殖小组,共同养殖,平均分配收益;

3、为每个养殖小组购买40头牦牛;

4、由乡政府统一调配牧场;

5、由县政府协调收购牛奶及成品牛;

6、养殖小组需保证牦牛的死亡率不高于5%/年。

 

养殖小组回馈方式(为期10年,留作该项目持续发展之用):

1、每个小组每年上缴四岁小牛2头(第五年起);

2、每头牦牛每年上缴500元(可减免)。

 

【费用预算】(每个养殖小组):

购买适龄牦牛:公牛4000/×8头=32000元

           母牛4500/×32头=144000元

         (公母比例一般为1:4)

修建围栏等基础设施:4000元

不可预计费用(含购牛价格波动):4000元

聘请畜牧专家:2000元/年

       预计第一年投入合计:186000


【捐赠方案】

1、一次性捐赠一个养殖小组,捐赠者可获得该小组的冠名权,每年可获得当地土特产一份,为期十年。

2、一次性捐赠一头牛,每年可获得当地土特产一份,为期十年。

3500元以上随机捐赠,可获得受助学生家庭提供的纪念品一份。

 

【宣传方式】

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公布养殖小组的构成,和每个家庭现实情况、学生学习成绩。



0